6月29号,天气晴朗,为庆祝建党百年,我们系开展了主题团日观影活动,影片为《革命者》。同学们积极响应, 在晚上同学们看完这部红色献礼片后,一时间无法说清对它的评价:影片半记录、半重构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影片不再把镜头对准时代的群像,而是聚焦于李大钊一人。
从留日归国在码头上发出“今日中国百姓有何变化?”的提问,到组织劳工为横死的报童阿晨伸张正义,从给孤儿庆子起名、开智,到向孙中山献策促成国共合作,从三一八惨案时的“我们有主义,但也要有枪”的哭喊,再到与陈独秀相约建党的踌躇满志,还有最后与毛泽东登高时,发出“插满赤旗”的愿望……这些走马灯,也是不断走向革命的历程。影片中李大钊总是在鼓励遇到的孩子去识文断字、开阔眼界:他鼓舞报童徐阿晨努力工作,将来能供妹妹去上学,后来也做主送进了女校;而阿晨敢于反抗俄国人的欺辱,正说明他是个学习文化、接受进步思想的少年;为无名无姓的孤儿起名为李庆天(“庆子”只能算个非正式的称呼),也是希望他心怀天下,有所作为。李大钊教导、引领的孩子越来越大,能力也越来越强,但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的力有不逮。
各个工会各自为战,那就把所有劳工联合起来;工人的力量不够,那就用十月革命送来的新风武装自己;五四运动无法带来更多改变,那就努力创建属于中国自己的共产主义组织。什么是革命者?李大钊是革命者,像李大钊一样的领导者是革命者,曾和李大钊站在一起振臂高呼的学生、工人、乞丐,也是革命者。革命者永远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共产党胜利的秘诀,在于不断地团结许多人的力量。但是,当李大钊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轻易地被枪杀而他自己还活着;当他被绝望地问到“守常先生,我们怎么办啊”的时候,他可曾害怕,无助,孤单?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受审的时候,在就义之前他又在思考些什么呢?电影给出了一些可能。李大钊的遗稿中曾有这样一段话: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
那群共产党人,他们生于黑暗,也游走于黑暗,他们期盼光明,坚信中国会有那么一天,却从未想过让自己也来看一看。他们愿意去做那中国革命宏伟丰碑下的一捧土,他们愿意以热血浇灌光明,却把自己也留在了黑暗。漫步在街道上,有趁着晚凉散步的人们,有满都市的灯火辉煌,银铃般的笑声一串接着一串,早已不见了“哀民生之多艰”的哭嚎。时代的痛苦,全都由他们承受殆尽,留给我们的,却是敞亮的未来。
(物理学院近代物理系2020级硕士)
2021.7.4
撰稿人:黄冬梅:sa20004006
欲浏览本网站最佳效果,
请使用chrome、edge及最新版本ie浏览器,
1920x1080分辨率访问.
本站自适应平板、手机等移动设备.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金寨路96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物理学院
邮政编码:
23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