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院参与南海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凯发网站

 近日,南海中微子望远镜项目“海铃计划”发布蓝图。该项目的预先研究成果及基于此的概念设计于10月9日发表在《自然·天文》杂志。我院及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泽波、江琨、缪鹏、林箐等在光电倍增管性能研究、电子学研制方面和模拟与重建算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微子不带电,并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可以轻松穿过致密的宇宙,在复杂的天体环境中保持其原有的能量和方向,是研究极端宇宙的重要信使。“海铃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牵头,我院毕业生徐东莲担任首席科学家。该项目拟在南海3500米深的海域建设占地12平方公里、有效探测体积7.5立方公里的探测器阵列,对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进行365度全天域观测。其核心探测器是数字光学模块,主要由光电倍增管和硅光电倍增器组成,通过测量中微子与海水反应生成的次级带电粒子在海水中辐射的切伦科夫光探测中微子。

该项目于2021年9月通过“海铃探路者”项目完成了首次海试,主要利用光学模块测量了光在海水中的吸收长度、散射长度和海底的海水流速等参数。这些测量为“海铃计划”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院唐泽波、江琨等承担了“海铃探路者”光学模块的核心部件——光电倍增管性能研究任务并参加了海试,缪鹏承担了电子学的研制并参加了海试,林箐等参与了模拟与重建算法研究。这些研究对“海铃计划”的顺利开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海铃计划”概念设计,图中每个白点为一个光学模块。图片由上海交通大学提供。


 文章链接:



物理学院                  

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网站地图